2026 年 2 月 2 日,将是医疗器械行业一个具有 “里程碑意义” 的合规节点 ——FDA 于 2024 年 1 月 31 日发布的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 ISO 13485:2016 协调” 最终规则将正式实施。此次修订的核心变化之一,是删除 FDA 原质量体系法规(QSR,21 CFR 820)中沿用数十年的 DMR(Device Master Record,器械主记录)、DHF(Design History File,设计历史文件)、DHR(Device History Record,器械历史记录)三大术语,并将法规名称更新为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gulation(QMSR)”。这一调整并非 “削弱文件管理要求”,而是通过与国际标准对齐,消除 FDA 与 ISO 体系间的术语混淆,简化企业合规成本。对于同时布局美国与全球市场的医疗器械企业而言,精准理解 “术语删除≠要求取消” 的核心逻辑,平稳衔接新规要求,将直接影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与合规效率。
一、新规核心背景:为何删除 DMR/DHF/DHR?
展开剩余90%FDA 删除 DMR/DHF/DHR 的决策,源于 “与 ISO 13485 国际标准协调” 的核心目标,而非降低文件管理要求。具体可从三个维度理解:
1. 术语冗余:ISO 13485 已覆盖核心要求
FDA 经过评估确认,ISO 13485:2016 虽未使用 DMR/DHF/DHR 术语,但通过多个条款的 “记录要求”,已完全包含这三类文件的核心内容:
DMR(器械主记录):对应 ISO 13485 第 7.5.1 条(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要求企业保留 “产品规范、生产工艺、检验标准、包装与标签要求” 等,与 DMR “产品全生命周期核心技术文件” 的定位完全一致; DHF(设计历史文件):对应 ISO 13485 第 7.3.10 条(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及第 4.2.3 条(文件控制),要求保留 “设计输入 / 输出、评审 / 验证 / 确认记录、设计变更记录”,覆盖 DHF “设计全过程可追溯记录” 的全部要素; DHR(器械历史记录):对应 ISO 13485 第 8.2.6 条(产品放行)及第 7.5.3 条(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记录 “每批产品的生产数据、检验结果、原材料批号、灭菌参数”,与 DHR “产品批次追溯记录” 的要求高度重合。简言之,DMR/DHF/DHR 的核心功能已被 ISO 13485 的现有条款覆盖,继续保留易造成 “同一要求、不同术语” 的冗余,增加企业合规复杂度。
2. 消除混淆:解决跨体系合规矛盾
对于同时满足 FDA(美国市场)与 CE(欧盟市场)、TGA(澳大利亚市场)等多区域合规要求的企业,DMR/DHF/DHR 与 ISO 体系术语的差异曾是高频困扰:
例如:FDA QSR 要求 “DMR 需包含产品图纸与工艺规程”,而 ISO 13485 将其归入 “生产和服务提供文件”,企业需为同一套文件制作 “DMR 标签” 与 “ISO 文件标签”,增加文档管理成本; 又如:审核场景中,FDA 审核员习惯使用 “DHF 完整性” 作为核查重点,而 ISO 审核员更关注 “设计开发记录的可追溯性”,企业需反复解释两类术语的对应关系,降低审核效率。删除 DMR/DHF/DHR 后,FDA 与 ISO 13485 的文件管理要求将使用统一术语体系,从根源上消除跨体系合规的术语混淆。
3. 国际协调:适配全球医疗器械贸易趋势
随着医疗器械全球化布局加剧,“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满足多区域合规” 成为企业刚需。FDA 与 ISO 13485 协调,本质是顺应这一趋势:
例如: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主要市场均已采纳 ISO 13485 作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标准,FDA 与之协调后,企业无需再为美国市场单独设计 “DMR/DHF/DHR 管理流程”,可直接复用 ISO 体系下的文件管理框架,显著降低全球化合规成本。二、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实际影响:术语变了,要求没变
许多企业担忧 “DMR/DHF/DHR 删除后,内部文件管理体系需彻底重构”,但从 FDA 新规与 ISO 13485 的要求对比来看,实际影响集中在 “术语更新”,而非 “管理逻辑调整”,具体可从三个层面分析:
1. 文件内容要求:完全一致,无需新增或删减
FDA 明确指出,删除术语后,企业仍需通过 ISO 13485 的条款要求,保留原 DMR/DHF/DHR 包含的所有记录 —— 这意味着:
原 DMR 包含的 “产品规范、工艺文件、检验标准”:仍需按 ISO 13485 第 7.5.1 条要求,整理为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文件”,内容无任何删减(如产品尺寸公差、灭菌参数等关键信息仍需完整记录); 原 DHF 包含的 “设计输入 / 输出、评审记录”:需按 ISO 13485 第 7.3.10 条要求,归入 “设计开发更改与记录控制”,设计过程中的 “风险评估报告、临床验证数据” 等核心资料仍需完整留存; 原 DHR 包含的 “批次生产记录、原材料追溯信息”:需按 ISO 13485 第 8.2.6 条要求,作为 “产品放行记录” 管理,每批产品的 “生产人员签字、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等仍需可追溯。简言之,企业无需调整文件内容,只需将原 “DMR 编号”“DHF 文件夹” 等标识,更新为 ISO 13485 对应的术语(如 “生产控制文件”“设计开发记录”)。
2. 管理流程:无需重构,仅需术语对齐
从内部管理流程来看,原 DMR/DHF/DHR 的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发放 - 修订 - 归档” 流程,与 ISO 13485 第 4.2.3 条(文件控制)的要求完全兼容,企业无需重构流程:
例如:原 DMR 的 “工艺文件修订流程”(生产部门发起→质量部门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可直接沿用至 ISO 13485 “生产和服务提供文件” 的修订,仅需将流程文件中的 “DMR” 替换为 “生产控制文件”; 又如:原 DHR 的 “批次记录归档流程”(生产结束后 3 个工作日内提交质量部门→质量部门核验完整性→归档至电子文档系统),可直接适配 ISO 13485 “产品放行记录” 的归档要求,无需调整时间节点与责任部门。唯一需要调整的,是内部制度文件(如《文件管理程序》《记录控制规程》)中的术语表述,确保与 ISO 13485 保持一致。
3. 审核与培训:需关注术语衔接,避免误解
新规实施后,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集中在 “审核沟通” 与 “人员培训”:
审核场景:FDA 审核员将不再使用 “DMR/DHF/DHR” 术语,而是使用 ISO 13485 对应的表述(如 “请提供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文件”“展示设计开发记录的追溯性”)。若企业员工仍习惯使用旧术语,可能导致审核沟通效率降低(如审核员要求 “产品规范”,员工却递上标有 “DMR” 的文件,需额外解释对应关系); 人员培训:新入职员工(尤其是未接触过 FDA QSR 的人员)将直接学习 ISO 13485 术语体系,若企业内部仍大量使用 “DMR/DHF/DHR”,可能导致新老员工沟通混淆(如老员工说 “更新 DHF”,新员工不清楚是 “设计开发记录”)。三、企业应对策略:四步平稳衔接新规
针对新规要求,企业无需恐慌,可通过 “术语更新 - 制度调整 - 培训落地 - 审核准备” 四步,实现平稳过渡:
1. 第一步:全面梳理现有文件,更新术语标识(1-2 个月)
成立专项小组(质量、生产、研发部门参与),梳理所有标有 “DMR/DHF/DHR” 的文件,包括电子文档(如服务器文件夹名称、文件标题)、纸质文档(如标签、封面)、系统标识(如 ERP 系统中的 “DMR 编号字段”); 制定 “术语对应表”,明确原术语与 ISO 13485 术语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按对应表统一更新文件标识: 例如:将服务器中 “DMR-2025-001” 文件夹,重命名为 “生产控制文件 - 2025-001”;将产品图纸标题中的 “DMR 编号:XXX”,修改为 “生产控制文件编号:XXX”。2. 第二步:修订内部制度,确保条款与 ISO 13485 对齐(1 个月)
修订《文件管理程序》《记录控制规程》等核心制度,删除所有 “DMR/DHF/DHR” 表述,替换为 ISO 13485 术语,并明确对应文件的管理要求(如 “生产控制文件需包含产品规范、工艺规程、检验标准,按批次归档”); 同步更新相关流程文件(如《设计开发流程》《产品放行流程》),确保流程描述与 ISO 13485 条款一致(如将《设计开发流程》中的 “DHF 审核节点”,修改为 “设计开发记录完整性审核节点”)。3. 第三步:开展全员培训,解决术语衔接问题(1 个月)
分岗位制定培训内容: 研发部门:重点培训 “设计开发记录” 与原 DHF 的对应关系,确保研发人员理解 “设计输入 / 输出记录需按 ISO 13485 第 7.3.10 条留存”; 生产部门:重点培训 “生产控制文件” 与原 DMR 的对应关系,明确 “工艺参数变更需按 ISO 13485 第 7.5.1 条走变更流程”; 质量部门:重点培训 “产品放行记录” 与原 DHR 的对应关系,掌握 “批次追溯记录需覆盖原材料、生产、检验全环节”; 采用 “案例教学 + 模拟审核” 方式:模拟 FDA 审核场景,让员工用 ISO 13485 术语回答审核问题(如 “如何确保生产控制文件的有效性?”),强化术语使用习惯。4. 第四步:开展内部审核,验证合规性(1 个月)
按新规要求开展内部审核,重点核查: 文件标识是否已全部更新为 ISO 13485 术语; 原 DMR/DHF/DHR 包含的记录是否完整留存(如设计开发记录是否包含评审 / 验证 / 确认记录); 员工是否能正确使用 ISO 13485 术语描述文件管理要求; 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如某份生产文件仍标有 “DMR”、员工混淆 “生产控制文件” 与 “产品放行记录”),制定整改计划,确保在 2026 年 2 月 2 日前完成闭环。四、SPICA 角宿团队:FDA 与 ISO 13485 合规全周期支持
在 FDA 与 ISO 13485 协调的过渡期,企业常因 “术语对应关系不清晰”“制度修订不全面”“审核应对经验不足” 导致合规风险。角宿团队依托对 FDA 法规与 ISO 13485 标准的深度理解,提供全流程支持,助力企业平稳衔接新规:
1. 新规解读与术语映射:精准对齐要求
为企业定制 “FDA QMSR 与 ISO 13485 条款对照表”,明确原 DMR/DHF/DHR 对应的 ISO 条款、文件内容要求、管理流程,避免因术语混淆导致的合规遗漏; 针对企业具体产品(如 II 类诊断试剂、III 类植入器械),分析 “生产控制文件”“设计开发记录” 的特殊要求(如植入器械的设计开发记录需额外包含生物相容性验证数据),确保文件内容完全覆盖 FDA 与 ISO 的双重要求。2. 体系文件修订与优化:降低调整成本
协助企业修订《文件管理程序》《记录控制规程》等核心制度,确保制度表述与 ISO 13485 一致,同时保留原 DMR/DHF/DHR 的管理逻辑(如批次追溯流程),避免体系重构; 审核企业现有文件(如产品规范、工艺规程、设计开发记录),指导企业更新术语标识,确保文件标题、编号、内容描述符合新规要求(如将 “DMR 版本号” 修改为 “生产控制文件版本号”)。3. 人员培训与审核应对:强化实操能力
定制 “FDA QMSR 过渡期培训课程”,通过 “法规解读 + 案例分析 + 模拟审核”,帮助研发、生产、质量等岗位员工掌握 ISO 13485 术语的正确使用,提升审核沟通能力; 模拟 FDA 新规审核场景,针对 “生产控制文件完整性”“设计开发记录追溯性” 等高频审核点,指导企业准备应答方案(如如何用 ISO 13485 术语解释批次追溯流程),避免审核时因术语问题导致误解。4. 合规验证与持续改进:保障长期合规
协助企业开展新规过渡期内部审核,核查文件更新、人员培训、流程调整的合规性,出具审核报告并提供整改建议; 持续跟踪 FDA 新规实施后的动态(如 FDA 可能发布的补充指南),及时为企业提供更新后的合规建议,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长期符合 FDA QMSR 与 ISO 13485 的要求。无论是术语映射、体系修订,还是培训落地与审核应对,角宿团队都能以专业能力帮助企业高效完成 FDA 与 ISO 13485 的合规衔接,在 “DMR/DHF/DHR 退出历史舞台” 的过渡期内,既避免合规风险,又无需额外增加管理成本,平稳迎接 2026 年新规实施。
发布于:云南省深富策略-深富策略官网-十大正规配资平台-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