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核心报告 · 第六篇】
老铁们,“拆解核心报告”系列第六篇,我们来聊一个让无数投资者意难平的名字——万科A。
在A股,万科曾是“模范生”的代名词。稳健的财务、优秀的管理、穿越周期的能力……它是无数价值投资者的心头好。但如今,这位昔日的优等生却深陷亏损泥潭,股价在低位徘徊,关于其债务问题的传闻更是不绝于耳。
万科到底怎么了?它还能活下去吗?
过去几个月,我们翻阅了招商、天风、中金等超过20份关于万科的最新研报。我们发现,对于这家地产巨头,所有分析师都已达成了一个残酷的“共识”,但对于它能否走出ICU,机构们却在两条“求生路线”上,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这篇文章,我们就把机构眼里的万科,掰开揉碎了讲清楚。
市场共识(分析师们都同意什么?)唯一共识:活下去是第一要务,公司已进入“极限生存模式”
这是近期所有研报中,不再有任何争议的起点。简单说,就是**“利润和增长都已是奢谈,确保不‘爆雷’是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
核心逻辑:在史无前例的行业寒冬下,万科的核心开发业务(卖房子)利润被急剧压缩,叠加资产减值,导致了巨额亏损。因此,公司当前所有经营活动都围绕一个目标:保障现金流,偿还到期债务证据列举业绩层面:招商证券和天风证券的报告都明确指出,2025年业绩巨亏的主要原因是“开发业务结算毛利率下滑”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说明,过去高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行业进入了“卖一套亏一套”的残酷阶段。经营层面:公司正在不惜代价“回血”。天风证券提到,公司“为更快回笼资金,对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部分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招商证券也证实,公司在“积极开展资源盘活”。这本质上就是“打折卖资产”,一切为了现金流。战略层面:天风证券点明了公司的核心战略是“保交房,保兑付”。这清晰地表明,生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万科已经开启了极限生存模式。核心分歧(分析师们在“吵”什么?)
如果说“活下去”是共识,那么“怎么活”和“能不能活好”就是分歧所在。机构们吵得最凶的,是以下两条“求生路线”。
路线之争一:短期债务——靠“卖血自救”能否撑到春天?
这是关于万科“当下”的争论,也是市场最揪心的问题。
悲观派(担忧流动性):他们认为,虽然公司在全力卖资产、催回款,但有两个致命问题:一是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低迷,房子卖不动;二是资产处置需要时间,且价格不理想。如果市场环境没有快速好转,这种“卖血”的速度,能否覆盖庞大的到期债务,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乐观派(相信基本盘):他们认为市场过度恐慌了。万科毕竟是行业龙头,家底厚实。招商证券提到,公司的“非开发业务(物业、商业等)维持稳健发展”,这部分业务能提供宝贵的、稳定的现金流。同时,天风证券也指出,万科的“销售优势维持”,在多个核心城市排名依然靠前。他们相信,靠着这些经营性“造血”基本盘和持续的资产处置,万科能依靠自身力量扛过最危险的时期。路线之争二:长期未来——“国资输血”是救命稻草,还是续命药?
这是关于万科“未来”的争论,焦点集中在大股东深圳国资(深铁集团)的角色上。
怀疑派(担忧依赖性):他们认为,万科之所以还没倒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队”的鼎力支持。招商证券提到,公司通过“大股东借款应对短期债券偿付压力”。这种支持固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如果公司自身的“造血”能力迟迟不能恢复,变成一个过度依赖外部输血的“巨婴”,长期来看会损害公司的独立性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最终变成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希望派(看好转型):他们认为,国资的深度介入,不仅是“输血”,更是“增信”,它彻底排除了万科短期内“爆雷”的风险,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转型时间窗口。他们更看重的是,在国资的护航下,万科能否借此机会,彻底摆脱过去对开发业务的依赖,真正转型为一家领先的“不动产经营服务商”。这笔投资,赌的是一个“凤凰涅槃”的可能性。“拆解官”总结
好了,拆解到这里,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清晰的画像了:
简单来说,所有分析师都同意,万科正在经历一场生死考验。他们吵架的焦点,在于这家公司的“灵魂”到底应该靠谁来拯救。
悲观派认为:万科的自救“卖血”速度可能跟不上失血速度,而外部“输血”又可能产生依赖后遗症,前途未卜。乐观派则认为:万科强大的基本盘(自救)和国资的坚定支持(输血)形成了双保险,足以帮助它穿越周期,迎来重生。
你看好万科强大的求生欲和厚实的家底,还是更相信国资的无限支持和转型的远大前景?这决定了你如何看待万科当下的价值。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保命声明):
本文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券商研报,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决策需独立。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一定要自己做主。
深富策略-深富策略官网-十大正规配资平台-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