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具,因日用而不大起眼,但在商业博弈中,争夺从未停歇。
这之中,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文具巨头一点点蚕食着中国市场。
近日,接受日经中文网专访时,作为日本文具商“斑马”的社长,石川太郎直言:“在中国,我们一直在抢夺当地厂商的市场份额。中国人口多,即使能获得0.1%的市场份额,也是很大的市场。”
石川太郎还提到,斑马文具在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的销售都在增长。
另一家日本文具品牌百乐在中国的市占率也不断提升。长江证券研报显示,2011年至2020年,百乐在中国的市占率逐年上升,从超1%到约2.0%。到了2023年,数据显示,其份额已经增长至2.6%。
十多年缓慢上攻,百乐划出了一条美妙的曲线。
而今年618,最受欢迎的十大文具品牌中,斑马牌英雄、百乐、三菱三家日本文具品牌上榜。
当一个个强劲的对手“以小见大”,日复一日深耕中国市场,中国文具厂商也不得不加速进击。


日本文具巨头之所以满足于中国“0.1%的市场份额”,首先,是因为相比于日本市场,中国市场的体量确实要大得多。
多份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文具市场规模已有千亿元人民币体量。
据QYResearch数据,2023年中国文具市场规模约为262亿美元(约合1867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48%,而《2024文具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文具市场规模为1374.62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6.02%。
另有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文具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日元(约合567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是它的两三倍。
其次,中国文具市场集中度较低,中企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日企抢占了高端市场,用媒体的话来说,“进口文具正在抢占中国文具市场,尤其是高端文具领域,几乎被以日本品牌为代表的进口文具所垄断”。
这一点,查看天猫“88VIP甄选签字笔回购榜”,便能一窥端倪。
10月20日14时,该榜单显示,TOP10里,中企得力产品占5席,晨光产品占4席,日企斑马占1席,但斑马5支黑色笔券后价46.5元,单价每支9.3元,是TOP10产品中单价最高的。
我也留意到,有消费者向已经购买的买家提问“性价比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是:“贵但好用。”
相比之下,TOP10里,中企产品集中于低价,比如,某款产品5支黑色笔卖5.6元,单价每支1.12元,妥妥的低价走量。
媒体线下探访也佐证了上述情况。
《中国贸易报》记者曾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家日本进口文具店,对比发现,一支国产中性笔价格多在1~3元之间,但一支日本品牌中性笔往往从5元起售,彩色中性笔售价大约在8~10元不等。
记者还注意到,一支进口低重心自动铅笔的售价达到48元,相对便宜的自动铅笔价格也在20~30元不等。
对于中日文具的差异,一位消费者直言:“我买过10元的日本进口黑色中性笔,写字更顺滑,但是作为一根没有其他附加功能的普通笔还是价格略高。当然,国产文具也有很多好产品,但整体鱼龙混杂,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挑选。”
顺着这番话看,日本文具价格更高,但整体品质更有保障,购买时省时省力。
进一步来说,日企聚焦的不是性价比,而是“心价比”,给予消费者符合预期或超出预期的体验和服务,带来更高的价值感,并持续增强消费黏性。
事实上,不少中国消费者已经是日本文具的忠实用户,他们买过、用过日本文具后,“不会再去研究购买国产品牌了”。

为什么日本文具如此强势?
其实,还是得益于一个字:慢。
日本文具产业起步相当早,头部品牌中,已经有多家“百年老店”——三菱、斑马分别于1887年、1897年成立,国誉成立于1905年,派通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1911年的堀江文海堂制笔店,百乐1918年成立。
这些企业围绕产品、技术、品牌,耕耘了一百多年,不断向前发展,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
别的暂且不说,全世界最早采用水性墨水的圆珠笔、中性墨水、中性笔,均由日本文具企业发明,他们也借助这些创新产品,争夺全球市场。
而日本文具的定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
从事国产文具设计的胡飞鸿介绍称,一支笔的定价往往由笔芯、笔尖、油墨、笔壳的材料、生产模具成本、包装、推广以及品牌溢价等多重因素决定,而日本文具更高的定价,由每个环节累积的优势支撑。
胡飞鸿解释说:“比如笔壳,日本不少笔采用性能更好,材料费用更高的塑料。再就是生产时,为了追求产品的品质,在注塑模具上投入的时间和成本更高。还有在基础的油墨上也会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发改进和创新等。”
换句话说,日本文具的高价,可以看作是各个环节实打实的“价值感”叠加而来,这也是众多中国消费者认可的根本原因。
想想看,使用日本文具之前,中国消费者很有可能对其品牌没有多少认知,或许听都没听过,但自己上手之后,亲身体验会第一时间形成消费认知。
在此背后,通过品质和价值感,日本文具迅速拆掉了和消费者之间的“藩篱”,让消费者乐于使用,乐于支付高价。
《真需求》一书中,梁宁写道:“在商业世界里,价值与需求是一体两面的。你自己认为它有价值,并不代表它有商业价值。符合对方的需求,对方愿意为它付费,它才有商业价值。”
专注于一个又一个环节,把需求一点点做透,让消费者愿意付费、愿意持续付费,日本文具的优势越发稳固。
举个例子,针对“左撇子”的用笔需求,多款日本产笔主打“左撇子也能用”,用左手往前推着写,不仅书写流畅,不会断墨,还能做到速干,不易沾到墨水,可谓直击“痛点”。

| 往下一拉,保护套就滑动到手柄,正常使用;往上一拉,保护套就把剪刀罩住,避免伤手。还有为左撇子准备的左手款剪刀。
如果一个消费者是“左撇子”,很难不被这些产品折服吧?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做细、做透,离不开行业奖项的助推。
为了促进日本文具产业持续创新,从2013年开始,日本文具界每年举办“日本文具大赏”,邀请文具店售货员,从设计、功能、创意等维度对新推出的文具进行评比,选出当年的“精品力作”。
行业奖项的好处是,为产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营销的平台,文具企业彼此竞争,在“赛马”的过程中催生出更多好产品。
结合起来看,以需求为核心,日本文具产业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必须说明,日本文具产业的优势及其市场地位,是整体而言,并不代表产品完全“无懈可击”。
比如,在斑马前述“5支黑色笔售价46.5元”产品的留言区,有少量买家评价提到“写上不好擦”。
在小红书上,也有消费者发帖称买了三菱、斑马笔芯,出现断墨的情况。
另一方面,国内文具企业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比如,胡飞鸿提到,中国很多墨水厂家一直在研发迭代。同时,中国企业也提升了产品设计、文化内涵,推动品牌升级。
在义乌,不少文具企业加码产品设计,有的配备了60名设计师团队,有的专门研究色彩趋势,引入马卡龙色、莫兰迪色等低饱和度配色,增强产品的视觉与情感吸引力。
义乌文具老板池华君认为,如今,中国文具“到了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新阶段”,行业的竞争维度也从单一的价格、渠道扩展至产品创新、品牌文化和供应链效率的综合较量。

客观来说,不管是产品创新、品牌文化,还是供应链效率,都藏着值得中企深度挖掘的市场机遇。
以供应链效率为例,中国文具供应链高效、完整且灵活,按照“久谦中台”的说法,“别人家推一个新系列可能要半年,我们最快30天就能响应全球趋势”。
其实,这一优势不仅是中国文具产业的“利器”,相关中国企业亦是日本文具供应链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快速生产背后,“内核”依旧是性价比。
显然,这是中国文具产业挥之不去的长期的“卖点”,在当前相对疲软的消费环境中,这一“卖点”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更加强悍,但与此同时,反作用也非常明显——中国企业加强高端化,乃至击退占据高端市场的日企,难度更大了。
而从日企视角看,尽管存在在校学生人数下降、教育场景线上化、无纸化办公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市场需求始终在,“好写、好用”的消费需求依然强烈。
对于斑马文具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石川太郎说:“不局限于上海等大城市,在与其相当的二三线大城市也会开展商品销售。如果收入提高,顾客就会购买憧憬的日本品牌。我们希望通过产品满足男性和女性、应试学习、日常使用等细分需求。”
可以预见,日企对中国文具市场的“蚕食”恐将持续,中企压力又大了一些。
No.6620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西门忘我
简介:前媒体人,现自由撰稿人。
参考资料:日经中文网,《日本文具商斑马:从中国厂商手中夺取份额》;贝果财经,《日本高价文具热销,中国文具只能成“刺客”?》;久谦中台|跨境观察,《文具出海:年出口280亿,增速15%》;惊蛰研究所,《文具贵族,凭什么卖这么贵?》。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
深富策略-深富策略官网-十大正规配资平台-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