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玉坤
“这是啥品种的大豆啊,豆荚这么小,还有藤蔓……”十一长假期间,前去周口项城市南顿镇周洼蓝湾垂钓园休闲的市民王先生,在鱼塘和农田的交界处发现一种“奇怪”的大豆。接到王先生拨打的新闻热线后,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副教授李可凡,经确认,这是野生大豆,较为罕见,属于国家首批重点二级野生保护植物,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10月7日上午,根据王先生指引,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项城市南顿镇周洼村东头,见到了多片分布生长的野大豆。同普通大豆相比,野大豆长有藤蔓,豆秧长、豆株高,但是结出的豆荚比较小。这些野大豆长在地头和鱼塘的交界处,豆蔓缠绕在垂钓园的铁丝护栏上。记者观察到,野大豆的成熟期跟种植大豆差不多,豆荚有黑色的,有绿色的,豆粒比种植大豆小,跟正常的绿豆粒大小相当。
附近蓝湾垂钓园负责人周从富告诉记者,平时也没怎么在意是野大豆,觉得就是野生植物啥的,没有刻意保护,但也没有人毁坏,就纯属自然生长的。他剥开一个豆荚,捏出豆粒放在嘴里咀嚼后表示,口感跟大豆差不多,有很浓的豆腥味。
“野大豆比较罕见,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一般常见于潮湿的低洼湿地的矮灌木丛或芦苇丛中。”前去现场查看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副教授李可凡说,从目前环境看,长出野生大豆的地方紧邻鱼塘,鱼塘边还有野生芦苇,保持着较好的原始生态,给野生大豆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据李可凡分析,这片野生大豆极有可能是候鸟迁徙过程中,带来的种子落地生长的。
左边为栽培大豆,右边是野大豆豆粒
“野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是我国首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唯一入选的粮食作物近缘种,科研价值极高,在大豆的遗传育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培育抗病性强、适应性高的新品种。”李可凡说。
李可凡提醒,野大豆与栽培大豆不同,含有皂苷、生物碱等天然毒素,未经专业处理直接食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呕吐甚至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建议做好相关保护,不可随便采摘食用。而蓝湾垂钓园负责人周从富表示,知道这是珍贵的野大豆后,他们会在周边设置提示牌,保护好不被人为破坏。
深富策略-深富策略官网-十大正规配资平台-好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